老王創業日記
第153篇
2017-12-13 星期三
周三早晨約了定焦大叔老肖來給他盤一下業務,他對周二在【挑戰者資本】辦公室做的嚴選版路演上的表現自我感覺不是特別滿意,我們討論了一下,我覺得他方向是沒問題的,關鍵在于當下的做法和兵力分布——他在媒體內容制作上的投入一直比較重,而在運營方面才剛剛起步,我建議反過來,在運營上投入多一些人力,而在內容制作方面就保持一定的標準化輸出并逐步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先在打通交易鏈條方面有所突破,然后再反向把后端收益拿來補貼前端的內容生產。
我把我們運營【投緣幫】的方式拿來給他做對比:在投緣幫內的每一位創業者,我們都可以當做一個患者來看,那么我們給這些創業者所做的運營連接工作,一樣可以在【定焦專家號】的平臺上,以人力方式切入來實現,不用做任何的開發,就像我們給每個創業者做的私董群一樣,每個患者也可以被拉進一個在線虛擬診室群,按照一個特定的業務流程操作,就可以把每個病人的病情數據收集上來,再對接到相應醫療資源上去,而且對于那些大量重復出現的同類病例,未來就可以用數據庫來直接服務了。
在給肖大哥講他的業務時,【譯學館】的王磊一直在旁聽,老肖的事情盤完了,王磊對于自己的業務也有了新的認識,他跟我說,看來確實不適合做媒體啊,還是讓譯學館回歸社區邏輯吧!
從業務模型上來說,【譯學館】是一個異類,表面上看,是個媒體平臺,仔細分析,是個學習工具,但實際表現,應該說還是一個在線社區。我對王磊的建議就是,堅持在社區用戶的行為輔助上做工具,幫用戶得到自己想要的,告訴用戶應該做什么以及應該怎么做,做到之后能得到什么,這就夠了。
10點半,來了兩位幫外項目的創始人,一個是從武漢過來的【手術無憂】的常凱,他想做的是醫療保險相關業務,但卻要從APP做起,我和小娟一起勸他別做APP,先從微信運營開始,但看起來他還得過了這個彎彎再說。另一個【船掌通】的艾文君則是已經把技術團隊搭建起來,在做一套完整的系統了,不止包括APP,還有網站,她聽完我們給常凱的建議,自己也擔心是不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其實她這個業務因為是toB的SaaS系統,所以真的做太簡單了也得不到用戶的認可,但她仍是錯在初期的投入成本太高,一個8人團隊,產品技術是5/6個的樣子,每月成本超過10萬,我們挨個過了一下她的團隊結構,按我的經驗,要做這個事情,每月成本控制在4萬以內就可以了,現在顯然她是浪費了大量的技術成本,尤其是產品上線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我給分析完整個的成本結構之后,艾文君問我是不是應該馬上回去調整,我說晚了,從夏天到現在,這個團隊逐步搭建起來,剛剛磨合好,再拆開重建團隊哪來得及呢,而且產品都開發到一半了,沒必要推倒重來,“只能認了,就當是多交出去60萬學費吧”!
唉,如果在剛開始創立的時候就來聊聊,我估計能幫她省下至少10萬美金的成本。
這算運氣好的,她上來就融了100萬,而且投資人還會考慮后續繼續再給她投資,所以本來40萬以內就可以搞定的一個項目開發,她花100萬如果能做出來就可以了,大不了后面吸取教訓嘛。
中午和鄧景軍及他的朋友一起在我辦公室里吃了盒飯,老鄧是從獵豹出來創業的,而且在很多年前他還是安科的小弟,因此覺得這層關系比較近,我們一起隨便八卦了一下,他給我看了現在正籌備的項目,一個校園內的媒體平臺,具體就不多說了,等他上線后,我還是很期待數據表現的,這個方向如果能做起來,用戶數據就會很好看,當然,要在校園市場賺錢,暫時沒有太好的路子,他是打算toB的模式,為校方做服務,倒也可以嘗試。
下午的【路演360】是第51期了,約了一位老朋友來看路演——鮮果創始人梁公軍,當年我們一起掉在RSS的坑里,那是我第一次創業,還比他早幾年,但是等我從坑里爬出來的時候,他又義無反顧的跳了進去,這家伙是個技術流,也是熬了很久,終于不創業了,改做了天使投資,以后應該每周三都能在我們路演這邊見到他吧。
在路演現場,我和梁公軍還有我的大師兄唐希勇一起,給【麥盒科技】的謝有明盤了一下他的項目。老謝之前遇到的問題就是,每次見一個投資人,都會被對方的一個新想法帶到溝里去,做一次新的嘗試,短短兩三個月,他的產品做了四種場景下的測試,搞得自己很疲憊不說,也依然沒覺得有看到突破的可能。
我這次特別跟他強調了,就先把自己最擅長或者說最看好的場景做了(理發店或餐廳或連鎖酒店,選其一),其他都別管了!也許都能做,也許都是坑。至少先在一個場景里做充分的驗證,跑通之后,這事情的現金流和用戶量都會很可觀,到時候如果能融下一輪,就可以再開辟多個場景做更多營收模型出來,但現在你第一個場景都沒賺到錢,急著開新的路徑怎么hold得住。
周四我們要在中關村鼎好大廈辦一場【路演360-Plus】線下活動,推出6~8個5000萬~1億估值區間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