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向左,toB向右

老王創業日記 - 職場和創業   |   2019-05-27 全文3239字 2圖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老王創業日記

第262篇

             

上一篇日記說了要寫寫toC和toB,其實就這個命題我已經在線下跟一些創始人討論過多次,一直說要寫出來,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又得到了新的補充,每見到一位新的創業者,都可能再刺激我想到新的點,已經積累了越來越多需要說的,所以就打算從這篇開始分三次從不同角度來談談我對toC和toB的看法。

這第一篇,先說說從toC到toB的思維方式的變化。

互聯網這個行業,最早是脫胎于IT業的,在IT基礎設施建立之后,從最初的把鄰近的幾臺計算機連接起來的簡單局域網開始,經歷了數十年逐漸演化到今天這個階段,應該說在我們今天可見的絕大多數場景下,互聯網都是toC的,所有單一的網絡節點代表的都是某個人或者某一臺設備(C端),而這些節點在互聯網上是彼此連通可見的,互聯網整個系統就是一直在處理這些節點之間的連接關系,所以可以認為互聯網底層技術實現邏輯其實是基于CtoC(peer to peer)的。

后來,越來越多的C端連接到了互聯網上,互聯網的能量就變得越來越強大,基于這個日益復雜的網狀結構,又有更多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形態被不斷發明和開發出來,直到有一天,某些組織內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節點都連接到了廣域的互聯網上(在那之前,組織內部的有限節點之間首先建立起來的只是局域網)。

如果按照網絡技術發展的時序把時間軸畫出來,我們會發現,從左到右,互聯網有一個逐漸從toC轉向toB的趨勢,那么越是向左,toC的表現就越明顯,反之,向右就會看到toB的產品和技術越來越豐富。

最近兩三年,行業里開始越來越多的提及“互聯網下半場”的說法,我覺得其實互聯網沒有下半場,這是一個不斷演進的行業,如果非要提上半場和下半場,倒是可以把toC和toB作為區分的一個依據。

如前面所說的,toC的思維是把產品技術的實施目標放在某個特定的節點(C端)上,從這個層面來講,toC時代的互聯網產品技術我們可以理解為都是為了不斷提升單個C端的連接能力、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展現能力等,拿現在一個時髦的詞來描述,就叫“為C端賦能”。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產品技術為C端賦能的趨勢被大大加快了,如果說PC機對人來說還是一臺外接設備,那么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連接到互聯網的智能手機則已逐漸演化為人體器官之一,C端幾乎被賦能到了極致,盡管仍有很多新的技術不斷被發展起來,算力和展現力還在不斷攀升,但就某個C端個體而言,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基本上能滿足其絕大部分需求,尤其是生活和娛樂的需求。

至此,看上去,互聯網似乎是個日臻完美的解決方案,當然,那是對C端而言。

除了生活和娛樂,大部分C端用戶還是需要工作的,而在工作的場景中,之前基于toC的互聯網產品邏輯就未必那么讓人舒服了。

騰訊在創立之后的前二十年,就是一個典型的toC的公司,無論QQ還是微信,都致力于讓C端具備更強大的連接能力,但我清晰的記得,當年曾經有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中國大量的企業都在內網封殺QQ,禁止員工在上班時間使用IM軟件聊天。

那是第一次,toC的互聯網與B端的企業運營方之間產生直接的對抗。

騰訊在產品上一直采取了積極進取的策略,于是這家toC的公司嘗試去做了一款toB的產品——“RTX”,我印象中是在2003年的夏天推出的,當時還在做記者的我,參加了騰訊的發布會,聽小馬哥描述了一番進軍企業市場的雄心,會后還單獨給RTX的首任總經理Bill同學做了一次專訪,Bill后來成了我的朋友,他本人正是騰訊當初收購Foxmail的操盤手。

后來RTX逐漸成為一款二線產品,騰訊又折騰過一個新的產品,叫做企業QQ,當然,能啟用這個品牌是因為彼時的企業主們對騰訊產品的抵觸情緒逐漸降低了,最初RTX不敢用QQ的產品品牌原因就在于上述的矛盾沒有解決——甚至直到現在,還有部分企業主很反感員工上班時在PC端登錄QQ,因為那很可能意味著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

C端的需求與B端的需求顯然是不一樣的。

到現在為止,對toB的認知,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也已經摸索了十多年,不止是騰訊有過toC和toB的困惑,阿里在互聯網toB業務的探索中更具代表性,因為阿里看上去似乎天生就是toB的。

阿里起家的第一個業務就是B2B,這還不夠2B么?

但實際上,阿里的產品之前也都是toC賦能的!阿里早期的產品邏輯仍然是我上面說的基于提升C端的連接能力去做持續迭代,只不過這里的C端身份是生意人。最初在香港上市的阿里BtoB業務,本質上卻是一個CtoC的信息網站,后來的淘寶更是,買家和賣家其實都是C,產品形態也是典型的CtoC做連接。

在那個時代,對于toC與toB的討論并不多,畢竟,阿里是toC還是toB都不重要,不妨礙馬云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騰訊也不在乎是否能走通toB的路,畢竟C端的連接還遠沒有飽和。

二十年過去了,toC與toB的討論突然又熱鬧起來,原因是,toB終于進入了深水區。

上面我提到,過去講的互聯網toB業務其實就是披著toB的皮的toC產品,本質上還是解決C端到C端的連接問題,而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在討論的toB,已經深入到各行業B端組織的內部,從之前在外部可見的業務流提效逐漸滲透到內部的不可見的組織架構優化,尤其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技術除了改變端到端的連接,還因此而逐漸改變了組織的層級——很多企業組織變得更加扁平——在組織扁平化的過程中,就產生了更多新的需求,這需要用到更新的工具,于是toB成為新一輪創業及投資的機會也是順理成章的。

但這里也藏了一個大坑,我認為今天很多人講的toB還是基于過去toC產品的慣性,真正能用創新的產品思路來重構B端組織的應用還幾乎看不到幾個,所以現在大多數toB的產品也就只能流于表面,無法深入到B端用戶的組織架構中。

如果把當年的toC互聯網做一個產品模式的梳理,大致可以看到有幾種非常有效的產品模型被不斷驗證是成功的,包括資訊、社交、搜索、電商等,這些產品形態支撐了從早期的三大門戶再到后來的BAT等一批互聯網頭部企業,橫跨了PC到移動平臺,這些產品形態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持續獲得成功,也說明C端的需求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沿著時間的箭頭向右看,我相信在toB的市場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系列的新機會,我們接下來可能會看到大量的toB產品形態與toC時代有本質上的不同,新的基于組織的需求與基于個人的需求必須是迥異的,而在整個市場被挖掘開之前,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toB領域或許還停留在最開始的探路期。

從現在開始的二十年,應該會是toB市場持續升溫進而走向爆發的二十年。預測未來當然是非常困難的,但我想,至少我們可以先靠猜測去看到一些可能性。

比如,我覺得未來真正的toB產品要實現的目標,首先應該著眼于對現有組織的解構和重組,而toB市場最需要的產品經理,也必須是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者,而非是之前toC的產品經理——后者往往是更強調個人體驗的功能感知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的toB創業,可能確實需要那些年齡稍大的管理型產品創始人。

捎帶說一句,目前我認為未來最有機會的toB平臺,并非釘釘或企業微信,而恰恰是微信本身——微信的群功能已經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線上企業虛擬組織架構——應該說,每一家中國企業幾乎都已經把自身的組織平移到了微信群里,除了組織關系映射在群內,業務流也有很大部分是在微信群里流淌著。

如果你不理解我上面說的這個事實,那就假想一下,如果把釘釘關了,或者把企業微信下架,對于今天中國企業的運營其實不會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但如果微信去掉了群的功能。。。。。。反正我們這家幾十人的小公司突然間就徹底懵逼了。

所以我覺得騰訊是完全可以放棄企業微信業務的,應該重點把微信群的功能持續加強,畢竟從長遠來看,未來的每一個企業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社群,微信現有的群功能還非常初級,還有大量的創新產品機會等待挖掘。


今天這篇先寫到這里,下一篇就講《toC向前,toB向后》,而且還有第三篇,你們可以猜猜最后的標題是什么。


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把~

老王創業日記

自2002年以來,老王累計面基20000+創始人,至今保持每天與3~5位創業者 見面聊天的習慣。從2016年開始啟動【投緣幫】,請掃碼后留言,與老王溝通。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作者介紹

王翌

現任緣創派CEO,投緣幫創辦人。

奇虎360投資部創辦人。前IT圈知名記者,深入觀察早期互聯網生態的建立過程;面基過兩萬名創業者,作為專家顧問扶持數家創業公司/團隊的成長,數千名創業者得到其直接幫助。 投資項目:快用蘋果助手、PP助手、微播易、多聽FM、安卓壁紙、極客公園、刷機精靈、生日管家、螞蟻HR等。

国vA片在线观看|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黄A淫乱一级色片|九九爱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