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估值都錯了?解鎖天使投資正確的估值姿勢

老王創業日記 - 投資策略   |   2017-07-24 全文7614字 1圖 預計閱讀時間:22分鐘

請把這篇干貨轉發給你身邊正在用錯誤方法估值的創業者



老王創業日記

第98篇

2017-07-24 星期一

先記流水賬,后面寫點兒關于初創項目估值的干貨。

10:00 【NG家的貓】

上午10點,【猴菇旅行】師恩博約來了一位微博大號博主——NG家的貓,我雖然很久不上微博了,但還是搜了一下,看到他的號確實挺火爆的,這小伙兒初看上去很文藝,聊下來我們還挺投緣——他也喜歡喝茶,而且比我要講究得多,絕對是個細膩的人兒。

聊天中他提到,他也是自己親自跟所有粉絲聊天的,而且這個事情干了好幾年,其實他們這個團隊是今年初才開始正式按公司化來運作,之前就是個體戶模式,堅持做很久了。

這是我比較熟悉的那種以個人站長模式起步,到后期轉型成企業來運營的創業者,在早期個人站長階段,成功轉型的還是極少數,但是最近幾年,做公司的各方面成本還是逐漸降低了,而創業者獲取經驗和認知的途徑不斷增加,說白了,修煉資源越來越多,所以現在修成正果要比十年前容易多了。

猴菇跟我說,這是他朋友,很希望他們也能加入到【投緣幫】來,一起抱團取暖?,F在【投緣幫】的【污衣派】已經有15%的新進創業者是通過已加入的幫友推薦過來,這是一個讓我們很有信心的比例,說明之前加入的兄弟姐妹對我們這個模式還是認同的。

我覺得我們不止是要幫他們,也需要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東西,提高我們自己的認知,這樣才能讓【投緣幫】也不斷與時俱進,從而不會被這個行業所淘汰。


11:30 王雨朦

中午,小魚妹妹來找我吃飯,她之前在搜狐,后來出來自己創業三年,生孩子之前把公司賣了,當了幾年全職媽媽,又忍不住要出來找事做,我問她還打工不,她說打工絕對不行了,但是如果要自己挑大梁干一個事兒,又覺得未必能受得了,畢竟現在要帶兩個娃,家里沒有老人幫忙,都靠她自己了,而我那妹夫也是在創業中,基本上別指望。

我準備讓她先從我們現在的業務開始熟悉一下,找找感覺,她要先從家庭主婦的狀態切換回工作狀態,至于最終她做什么,現在還說不好,她也想繼續再多聊聊,我們就約了找個時間帶娃一起玩,再討論一下。所以中午請她在我辦公室吃了個盒飯就讓她先回去了。

我給她講【18個月創業周期論】的時候,她的感觸還是挺深的,她自己就是一個坑一個坑的慢慢爬過去的,這中間的酸甜苦辣怕是沒有別人能更懂了。


13:30 【寶庫收藏】魏勇勝    【美育家】胡金龍

下午約了【寶庫收藏】魏勇勝過來聊聊他入幫的事情,上午正好有一個來預路演的創業者【美育家】胡金龍也對【投緣幫】感興趣,就一起來聊了聊,我現在跟他們都會比較直接,把【投緣幫】是什么,以及我們怎么運作的大致情況說一下,然后會直接讓他們考慮是否要加入。如果不來,我也沒有那么多精力給予他們更多幫助,現在【投緣幫】的規模越來越大,我必須聚焦到我們自己的系統效率的提升上來。

魏勇勝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我們這邊,早期還參加過我們的路演,最初他是跟他愛人一起做公司,我當時跟他講過還是避免夫妻店的創業形式,他現在動作很快,團隊比原來增加了不止一倍的人手,而他愛人也已經退出公司,這樣這個事情顯得越來越上正軌了。

【美育家】胡金龍,他現在可能自我感覺在認知方面已經有一些了,但其實也只是剛開始啟動,很多創業者都是這樣,最初因為還沒碰到什么真的挫折,都覺得自己能hold住這件事,但做了一段時間才發現自己真正的不足在哪里。反倒是一些連續創業者,往往是真的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后,才更懂得該如何開放心態。


14:30 【易美健】蘇昌茂

前面兩個人剛到一會兒,茂茂就來了,他現在做的項目是叫【易美健】,剛剛經歷了第一個18個月,現在不到兩年,有了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和毛利,賬上也還有數百萬的資金沉淀,這次創業總算爬出坑了。

茂茂是連續創業者,當年搜狐旗下【白社會】的產品經理,也是十多年前我們在媒體混的時候較為年輕的小兄弟之一,我當年組建的【新花社】的社員。我跟他講,也許我應該重新把【新花社】運營起來,我當年曾經有考慮過做一個群體博客的項目,就把我們這幾十位社員平時在網上寫過的內容組織起來,就直接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媒體矩陣。但那時候我對創業的認知還不夠,所以過了十多年重新想想這個事情,我倒是覺得現在也許可以做。

【新花社】的幾十位社員里,現在上市公司高管不少于十位,投資人也至少有這么多,還有一半左右都是創業過的兄弟,更有已經退休的。。。。。。當年媒體中的小年輕,現在都混成了老炮兒,不為賺錢,只是為了兄弟們搞點好玩的事情,這個社群的延續也值得想想。

我和茂茂講了【投緣幫】【凈衣派】——專門為連續創業者升級為天使投資人組織的私密社群,他很痛快的答應要加入進來,我跟他講了,要出資成為我的股東,我們因此會成為事實上的合伙人。


現在說說估值問題,前兩天寫了關于初創項目如何制作BP的一篇,反映還不錯,但那個方法論還只是關于框架上的,我最近抽空寫了這些東西,是因為我每天看到的很多BP都想讓我有罵人的沖動,除了上回提到的邏輯問題,還有估值問題,我已經忍很久了,今天就噴一下!

3個人,做了半年,產品上線一個多月,種子用戶3000多,想融資300萬,出讓10%股權

10人團隊,做了一年,公眾號粉絲8萬,需要融資500萬,出讓10%

25人團隊,其中全職19人,兼職6人,累計做了一年半,每月成本25萬,月流水100萬,毛利20%,希望融資1000萬,出讓10%~15%

前阿里P9,帶8人團隊創業,啟動3個月,想融第一筆種子,需要500萬,出讓15%~20%

看看上面這些例子,我們每天經常見到的就是這樣的項目和創業者,這種狀態,我已經忍耐很久了,今天我要說一個大實話——

業內99%的初創項目

估值邏輯都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這個錯誤是怎么出現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1、太自信

2、不識數

3、攀比

4、被投資人誤導

5、基于遠期的價值預期對當下進行估值

首先說說自信,其實一個創業者如果沒有自信也不會出來創業,所以我們可以默認所有創業者都是帶著強大自信心啟動自己的項目的,這時候最容易自我蒙蔽了,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很多人是基于自己過去的經驗,尤其是如果有成功經驗的人,都會很自然的把過去取得的任何可以看到的成就加諸于自身,也就是自己往自己身上套光環,對于這樣的心態,我只想說,在沒有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之前,你給自己套的那光圈最多就是個緊箍咒,絕對是自己找死的節奏。甚至,我在兩萬多個創業者身上看到的大數據的結果是,越是原來職場中背景比較好的創業者,在首次創業的時候,死得越慘!所以,每次看到那些洋洋得意的從大公司位高權重的背景下出來創業的家伙在市場上高舉高打,都真心覺得他們挺傻逼的,也為他們的團隊和他們的投資人惋惜,大家都要為這些人的無知買單啊。

再說說不識數的問題,這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就是對于創業公司的估值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學模型,這樣情形下的估值就是無知者無畏了,真的,很無知!啥都沒有,上來就估值5000萬,以為投資人就是人傻錢多,但再傻的投資人也要考慮自己投了之后的退出問題,你一個天花板不到1億的項目,如果估值是300萬,那投資人進來幫你啟動,等過幾年賣了,他還有機會拿到20倍的回報,但如果這樣的項目上來就估5000萬,你要能融到錢才怪呢,投資人進來熬個幾年,你賣完了,他上了稅,發現還不如存銀行買理財收益高呢。

攀比心態,是2014年~2015年間,創投行業內估值猛漲的一個很重要因素,那時候經常是你剛拿到一個估值3000萬的Termsheet,就發現隔壁鄰居融了500萬只出讓10%,結果很多創業者心里就不平衡了,他覺得隔壁鄰居做得還沒他好,所以如果自己的估值反而更低,就不甘心,那會兒的市況確實很熱,就馬上重新跟投資人談,要修改估值,很多時候投資人為了搶到案子,說改也就改了,市場過熱啊,投資人的錢都不知道投到哪里去,太多野蠻的投資人進來搶項目啊。。。。。。不過現在那些家伙都死光光了。

被投資人誤導,那一定是被不懂行的傻逼投資人誤導了,聰明的投資人肯定不會在估值方面犯錯誤,也不會去誤導創業者。還是上面說的,2014~2015的時候,市面上充斥了很多新進來的傻逼投資人,這些人進場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破了估值體系,不按價值規律辦事,只想搶案子。結果就是,很多創業者被這些假投資人忽悠了,本來拿200萬就夠用一年了,他非得給你500萬還想讓你半年就花完,逼你去融下一輪。唉,人傻錢多,是必然聯系在一起的。

估值時機錯亂,是一個看起來合理但其實非常二逼的錯誤,很多創業者就是這樣,上來就說,我將來能顛覆阿里巴巴,為什么現在不能給我一個高的估值?我五年后就能IPO,為什么現在只給我估值500萬人民幣?我只能呵呵了,你將來顛覆阿里,那就將來再估值啊,你五年后能IPO,那你五年后再來融資?說以后干嘛?跟現在有個毛的關系?你現在不就是幾個人小米加步槍的小股土匪么?上來就按一個美式裝備的集團軍估值,那不是傻逼是什么?

如果說上面那幾個估值的例子都是有問題的,那么一個初創項目的估值(尤其是在第一個18個月以內的項目)與什么有關呢?作為一個在初創期TMT領域投資經驗已有9年,經歷過自己做天使、在VC機構做VenturePartner,還在上市公司負責過戰略投資的從業者,我簡單列一下我在第一次看到一個項目的時候,影響我對其估值判斷的幾點重要因素,這些估值因素在我的判斷中按順序如下排列:

1、正式啟動的時間

2、團隊基本情況和人員規模

3、產品迭代與運營能力

4、財務成本與營收數字

5、市場環境的影響

請注意,今天我講的是種子/天使階段,一個初創項目的估值邏輯,如果一個創業項目運營超過3年(渡過了初創期),估值方法就會變得更加多樣,可能有利潤率等更多因素來參考。

細心的朋友能看出來,上面列的這些因素里,居然沒有風口、剛需、賽道這樣的詞,哈哈。對了,我最反感這些詞,那都是投機者的借口,不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需要考慮的,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天使投資人需要考慮的。

跟我打過交道的創業者,都知道我在接觸他們的時候最先拋出的問題就是:團隊多少人,做多久了?

我不需要了解一個團隊業務上的細節,僅通過這兩個數字,就大概能知道一家初創公司的狀態。這就像你去做體檢,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這些基本的生理指標就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一個8歲的男孩身高1米,體重80公斤,這孩子肯定是生病了??!這些其實對我們來說是常識性的問題,恰恰是大家平日里忽略的,我總結出【18個月創業周期論】,其實就是為了用自然規律來闡述一個創業公司該如何成長發育。

下面我挨個說說上面這5個因素是如何影響一個創業項目的價值的。

首先說時間因素,這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無論什么樣的團隊和背景,一個創業12個月的團隊總是比一個剛開始3個月的團隊,在認知方面提高的概率要高一些,因為創業者每天都要遇到各種問題,你沒遇到只是因為你時間尚短而已。

關于這一點,所有【投緣幫】內的小伙伴都應該是理解的,因為入幫的第一課就是我給他們講【18個月創業周期論】,重點就是在講時間周期與創業節奏之間的關系。

團隊因素顯然也非常重要,我們經常說,早期投資就是投人,創始人的因素甚至要占到早期影響投資決策的80%以上,很多一上來就給了高估值的初創項目,確實就是因為創始人自己背景很強大,從而有了背書,甚至有些VC默認的邏輯就是不看草根,只看有豐富經驗的行內人的案子。

但我想說的是,光是創始人背景好,估值也未必就應該做那么高,必須加上第一條的時間因素。在我看來,一個草根創業者做了18個月的時候,估值不應該比一個只做了6個月的富有行業經驗的高富帥創業者更低。時間,是檢驗項目價值的唯一標準,活得久最重要,其他因素都只能給予一定程度的加持而已。

人員素質是一方面,人員規模也代表了一家企業的成熟度,這個在早期的項目中尤其是可以看出一個創業者在初期是如何進行團隊建設規劃的,太早的擴張當然是找死,但是團隊規模的成長跟不上業務的節奏,也是很大的麻煩,甚至可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創始人沒有魄力或缺乏管理能力。

關于創業團隊對估值的影響,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可以拿來佐證一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YC,Y Combinator,在2005年剛剛成立的時候,YC給每個進入其孵化器的初創小團隊的資金扶持與持股比例是這樣的關系:首先給1.1萬美金,然后創始團隊每增加一位合伙人,就多給5000美金,但YC又要求孵化的團隊初期不能超過5個人,所以你們可以自己計算一下,YC最多能給多少錢,而YC在這些項目中的持股比例都是8%,也就是說,根據成員數量的不同,YC是給初創團隊做了定價的,如果你只有自己一個人開始創業,那就是YC會以1.1萬美元占股8%,而如果你有3個人,那就是2.1萬美元8%,你看,這就是早期YC采用的策略,當然現在的YC也已經迭代很多次,規則早就不同了。

產品的迭代與運營能力,這就是從業務角度來看項目的價值,當然,在初創期,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團隊的能力,不過產品的成熟度和當前運營的成績,是會直接影響到估值的,大部分早期投資人其實對于看人方面也沒有太多經驗和耐心,他們還是習慣從這些業務指標上去看項目的價值,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他們不可能花大量時間精力與創業者泡在一起去分析他們的人是否靠譜,那只能從產品和用戶量等可見的因素中來做推斷。

產品的成熟度與用戶規模確實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作為估值依據的話,還是沒有前兩個因素重要,因為很多團隊初期能做一個好產品,后面反而死在別的事情上,也有人初創期的數據死活起不來,但是通過不斷死磕,最終在很長時間之后突然爆發了,后者的情況很常見,如果你不能看到這個創業者的韌勁兒,就可能錯失機會。

財務成本與營收,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一個項目如果花錢很快,死得也就很快,風險就大,營收能力未必所有初創項目都具備,比如做社交的,可能在初期就沒有營收了,所以這一點我覺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成本控制能力確實是比較需要注意的。

要說明的一點是,一個初創項目即使營收能力很強,我也不認為就一定會給到比較高的估值,企業運營是多方面的,很多初期營收能力很強的團隊,恰恰長期來看是沒什么前途的,這樣的項目,難道按P/E倍數來估值么?顯然不可能嘛,可這恰恰是很多創業者自以為是的一個估值理由,他們錯誤的以為當下能賺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對這樣的雛兒,我就一句話,你們看看京東亞馬遜,都是連續虧損多少年的,這樣的公司估值為什么更高?

最后是關于市場環境的影響,這個也會對創業公司的估值變化起到較大作用,比如現在如果你做一個共享單車項目,我覺得就算有估值也沒人投你了。另外,上面說的2014~2015年創業投資領域的資產泡沫階段,環境的影響就是把所有人的估值都默認提高了兩三倍以上,這個我認為有時候是屬于不可抗力,顯然如果你是2016年開始創業,就會明顯感覺到所謂資本寒冬帶給你的影響,那就是環境加持的結果。

但我個人認為,環境只是外因,一個項目的真實估值就應該符合其內在的自然規律,所以在2014~2015年間,背離了這個自然規律的估值邏輯,是整個行業的災難,不止是投資人慘了,那些拿了很多錢的創業者也大部分都傻逼了。比如前段時間爆出來的空空狐事件,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日記(《空空狐》影評:周亞輝一開口就輸了,余小丹的錯最多占30%),雖然不認識當事人,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出現沒啥奇怪的,誰讓你們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呢,投資人給了過高的估值,創業者也欣然接受了,然后等著他們的不就是創業者亂花錢把項目搞死么?

好吧,說了這么多,都是從方法論上來分析初創期估值的事情,關于一個早期創業項目的估值,還是見仁見智,下面我給出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為早期的產品和業務數據都不太完善階段的初創項目的估值提供一個依據:

項目估值=(F1+F2......)×36×(T/18)×M

關于這個公式的解讀,我先賣個關子,明天如果心情好,我可能會在下一篇日記中解讀一下這個公式,歡迎在微信公眾號后臺私信給我來討論,我看看你猜得對不對。

最后向大家透露一下我們自己的估值,【投緣幫】從2016年初開始到現在已經做滿第一個18個月,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我們剛剛進行了第一輪融資,還沒有完全Close(永遠歡迎有創業基因的朋友來做我們的股東),除去之前的【緣創派】,我們給【投緣幫】的單獨估值是投后5000萬人民幣左右,不過這次融資后,我們是把【緣創派】與【投緣幫】兩個業務合并一起,所以新公司的整體估值要比這個高出一倍,但那可是帶了緣創派的老股東們(比如蔡文勝、麥剛等一批老朋友)一起過來的,他們當初投資過緣創派,所以他們的股權價值還是要保留在新公司里。

那么在這樣的估值水平下,我們的團隊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我們現在有5位合伙人,包括我在內,每個合伙人在TMT領域的經驗都超過15年,加在一起有80年的行業經驗,這些經驗涵蓋了戰略規劃、產品技術、運營推廣、媒體公關、財務稅務法務人力行政等等各個方面,我們這個團隊的所有成員累計直接接觸過的創業者超過5萬人,可以說在TMT初創領域的經驗是處于整個行業頂尖水準的(市面上很多做孵化器加速器的,一路看過去,里面的人多半都沒有創業過,甚至很多是做房地產出身的,對這種,我也只能呵呵了)。

而且,我們幾個合伙人在本輪也都跟投了資金進來的,【投緣幫】在第一個18個月的測試期也累計有100位創業者加入進來,我們第一階段的測試即便不能說完美,但也算是得到了完整的驗證。

對照我們的這個情況,請那些剛開始做還啥都沒有就隨隨便便估值到幾千萬的創業者,真要好好掂量一下,不要在估值上再犯無意義的錯誤了。


剛剛【職前輩】王惠同學告訴我,很多人其實是不懂怎么去關注一個公眾號的,所以放一個二維碼可能對這些人更有幫助,我說我的名片上就有二維碼了,直接放這個吧,歡迎掃碼,今天就試試看這個效果如何。


關于我們

  • 【投緣幫】2016年初,我們推出的合伙制參股孵化體系,是一個針對早期創業者的社群,主要構成初創者+連續創業者+天使投資人,宗旨是“讓創業者幫助創業者”,目前每周吸收1~3名創業者加入。也有部分經篩選過的天使投資人加入。

  • 【路演360】2016年夏末,我們在運營【投緣幫】的過程中發現,路演可以幫助早期創業者更好的梳理自己的項目,并通過線下場景與投資者產生更有效的連接,所以我們開始運營針對種子期/天使期項目的路演活動,一般是在每周三的下午舉辦,每期6~8個項目,每個項目被要求在360秒之內完成闡述,而對參與的項目估值,我們一般要求不得高于360萬美金,最好是低于1000萬人民幣估值的種子期項目。下面這篇日記中有更多關于這個活動的信息。

    【路演360】怎樣在半年內打造出價值1000萬的線下活動品牌

  • 【創始人下午茶】每周1~2場的創業者沙龍,一般安排在當周的【路演360】活動之前或周四的下午,每次6~8位創業者參加,由一位或兩位投資人來主持。



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把~

老王創業日記

自2002年以來,老王累計面基20000+創始人,至今保持每天與3~5位創業者 見面聊天的習慣。從2016年開始啟動【投緣幫】,請掃碼后留言,與老王溝通。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作者介紹

王翌

現任緣創派CEO,投緣幫創辦人。

奇虎360投資部創辦人。前IT圈知名記者,深入觀察早期互聯網生態的建立過程;面基過兩萬名創業者,作為專家顧問扶持數家創業公司/團隊的成長,數千名創業者得到其直接幫助。 投資項目:快用蘋果助手、PP助手、微播易、多聽FM、安卓壁紙、極客公園、刷機精靈、生日管家、螞蟻HR等。

国vA片在线观看|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黄A淫乱一级色片|九九爱在线免费观看视频